各院部:
为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及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促进我校本科教育再升级。学校决定启动2025年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依据
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标准为依据,按照各项标准对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方面要求进行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具体要求参照《山东工商学院关于编制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附件1,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执行。
二、编制范围
学校列入2025年招生计划的本科专业。中外合作专业原则上按照协议规定修订;“3+2”贯通培养专业参照相应普通本科专业,对接专科学段培养方案修订。
三、进度安排
(一)培养方案论证程序及要求
1.专业内部修订(2025年5月8日至5月18日)
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本文件和本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等文件精神,要求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完整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学院论证(2025年5月19日至5月28日)
各学院组织开展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工作,每个专业聘请论证的校外专家3-5人,且至少包含3-4名学科专业高水平教授和1-2名熟悉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行业企业专家。各个专业形成专家论证意见及会议纪要,统一报送教务处。专家意见论证表参考模板详见附件2。
3.校外专家论证(2025年5月29日至6月5日)
教务处将各专业培养方案送校外专家论证,并将论证意见返回学院,学院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并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后报送教务处。
4.学校审定(2025年6月5日至6月12日)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教务处进行形式审查后,经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工作要求
1.各学院、各专业应高度重视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理清专业转型升级建设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高水平人才思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2.各学院成立以书记和院长为组长、教学院长为副组长,专业负责人、系(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等为主要成员的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组,统一安排本学院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并充分利用各类基层教学组织集体讨论、研究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工作。
3.各学院须明确各专业的专业负责人为编制具体负责人,指定专人为撰稿人,并报教务处备案,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及时掌握工作进程,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编制工作。
4.各专业应严格按照模板撰写培养方案,请勿随意删减或改动,确保格式统一、描述规范、数据准确。
5.培养方案修订的调研、论证、审议等过程性资料由各专业所在学院自行存档,以备专业认证、审核评估等各类教学检查使用。
五、材料报送
1.5月9日前,各单位填写《2025版培养方案编制联系人统计表》(附件6)并发至联系人内部邮箱,纸质版5月12日送至教研科(办公楼105)。
3.6月12日前,各学院(单位)报送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稿word版、pdf版(最后专家审核意见表签字盖章扫描合并)发至联系人邮箱(命名方式:学院-专业-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纸质版(专家审核意见表)签字盖章后,报送至教研科(办公楼105)。
专业课程(含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电子版pdf按专业汇总(命名方式:课程名-课程号-教学大纲(参考审核评估大纲命名)),由学院打包压缩后发至联系人内部邮箱。
六、有关说明
1.课程名称要规范统一,尽可能与国际接轨,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依据《国标》中课程的要求。多个学期开设的同一课程,课程名称后用 I,II,... 表示。所有课程名称要有中英文。课程承担单位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出相应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
2.课程变更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单位的,需按照课程编码规则编制新代码(参见附件3),不得使用原课程代码。
3.纳入培养方案的学分课程均需按照《指导意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充分体现认证理念、课程思政、过程性考核等要求(模板见附件4、附件5),人工智能类课程要广泛调研、积极探索、持续更新优化课程教学大纲,专业所在学院应主动与公共基础课、跨学科基础课开课单位沟通,确定大纲内容。公共基础课开课单位负责统筹该类(门)课程的安排及教学大纲修订,并提供给授课专业所在学院。
4.专业拓展课要保证课程充足。选课人数达到25人可开课。
5.各相关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意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创新性实验班、贯通培养的差异性分析,从培养标准到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最后到课堂教学,都要体现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因材施教。
6.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7.大学文科数学课程可以用统计学替代,由统计学院提供课程教学方案。
教务处联系人:陈玲玲;办公地点:办公楼105室;电话:6903861;邮箱:内部邮箱。
附件:
1.《山东工商学院关于编制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山东工商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研讨记录表和专家审核意见表
3.山东工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号、课程名称编码规则
4.山东工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指导性模板(理论课程)
5.山东工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指导性模板(实践课程)
6.2025版培养方案编制联系人统计表
,